【导读】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项目--《外滩心影--毛冬华水墨作品展》3月3日起将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毛冬华近年来探索以地道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为上海的城市建筑留影立传,以一系列上海城市建筑系列水墨画在画坛声誉鹊起。她画苏州河上一座座留存在她记忆深处的形形色色的桥;也画一幢幢风格各异、造型不同的外滩、南京路老楼;还画千姿百态的当代城市标志性建筑。历史与当下,在毛冬华的城市建筑水墨画谱系中竟然巧妙地贯通和勾连,每每令观者产生穿越时空的翩翩不尽的联想。
▲毛冬华 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 2.2m×5m 2014 纸本水墨
“我画的哪里是外百渡桥,我画的是心中的外婆家”
在毛冬华的近代城市建筑题材水墨画中,我个人更喜欢的还是她的“苏州河上的桥”专题。相较其他专题,我总觉得毛冬华在“苏州河上的桥”这个专题上投射的情感更真更深更为质朴。毛冬华所绘的外百渡桥和上海大厦,四川路桥和邮政大楼,山西路桥和普通民居,河南路桥和河滨大楼以及乍浦路桥等,都是她从儿时起就烂熟于胸的景物,经常往往往来来的所在。那些桥和桥周边的建筑,似乎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从毛冬华的笔底流淌到宣纸上的。
▲毛冬华 四川路桥 70cm×135cm 纸本水墨 2013
画面空间的疏密,笔墨的浓淡,恰倒好处,不见刻意的安排,却有水到渠成的精彩呈现。而苏州河诸桥之中,外百渡桥对于毛冬华来说更不是简单的一座跨河之桥,而是有着永远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意味。因为在桥的北端,曾经就是她深爱的外婆家。从小到大,伴随着外百渡桥上滚滚车流,她无数次地从桥的南端走向北端的外婆家。在她的眼里,在她的情感深处,外百渡桥俨然就是她的外婆家。外婆去世后,毛冬华曾经办过一个题为《外百渡桥的时空》的作品展,以纪念她的外婆。毛冬华的朋友、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曾这描绘毛冬华:“她用玄素的水墨,错落的线条挥洒出深刻在记忆中的桥的模样,那也是简单而充实的儿时的模样。繁复的桥身钢铁构架与单纯的桥面形成有意味的对比,绵延的桥身正如流年印迹,在延展的空间构成中载入了时间的维度,传达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历史记忆。就这样,她用最简单的构图和最纯粹的线条,写下她心中第一代的外白渡桥,也写下对外婆永恒的纪念。”我以为,这是“知人论画”,是对毛冬华所创作的“外百渡桥”题材水墨作品精当准确的评述。
▲毛冬华 外白渡桥与上海大厦 100cm×70cm 2016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外滩心影”,毛冬华创作的20多幅外滩老建筑水墨画,无疑是展览的“主角”,这也是她用心用力甚多的一组作品。与其说毛冬华是在用情感创作这些作品,还不如说,她是自觉地将这组作品作为运用当代中国画笔墨表现近现代城市建筑风貌的一次艺术探索,如同一篇篇用当代水墨画书写的“研究论文”。创作前做了精心艰苦的准备,有深入的理性思考,也取得了不少值得总结的创作得失经验。《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著名评论家尚辉对此颇为称许,认为“毛冬华的水墨外滩绝不同于此前所有国画家笔下的外滩”。
▲外滩13号 138cm×68cm 2015 (左)/ 外滩19号 137cm×68cm 2015 (右)
▲毛冬华 有轨电车 70cm×135cm 纸本水墨2012
毛冬华还创作过一批展现当代城市建筑风貌的水墨佳作《多云转晴》、《重塑》、《冬日暖阳》。这些作品是她灵光一现的产物。在日常生活的发呆遐想之际,她偶尔透过窗户玻璃的反射,发现了形形色色当代城市建筑不易为人察觉的侧面,以自由率性的笔墨,抒写着独特而微妙的个人感受,挖掘出这些建筑内在的韵律和诗意。
▲毛冬华多云转晴 200cm×195cm 2009
▲毛冬华 重塑 220cm×195cm 2014
▲毛冬华 冬日暖阳 98cm×90cm 2010-2015
“程十发曾在她的大学作品《鹈鹕图》前盘桓了十多分钟”
毛冬华入国画创作一途,也非偶然。其父毛国伦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知名人物画家,曾师从樊少云、程十发。毛国伦回忆说,当时画院的教学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授教方式--学生每周两次分别到二位老师家去,临摹古画和老师的作品,看老师作画,讲授,同时请老师指点讲评。又吸取了当时美院的一些教学方法,确定了以“五写”作为基础学习的课目,同时结合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实践。毛国伦颇为欣赏这样两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认为不仅自己“受用终身”,之后毛冬华学画也得益于这。
毛冬华1971年年底出生。因为出生在严冬时节,取名“冬华”,意为傲霜之花。毛国伦说毛冬华从小就对绘画有兴趣,显示出一定的天赋,他也有意识进行引导。还不满5岁,毛冬华就喜欢看连环画,临摹连环画。八岁时,家里买回几个棱子蟹,毛国伦让毛冬华对着蟹进行实物写生。他先熟练地画给女儿做示范,毛冬华接着就在这张纸的背面应物写生。毛冬华不紧不慢,仔细观察、不多久就画好了。画面上棱子蟹的形象不仅颇为生动,居然将棱子蟹的每一只蟹脚的特点也传神地展现了出来。毛国伦此时顿感“孺子可教”,觉得毛冬华日后可以“吃吃画画这碗饭”。可是,真要吃上这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毛冬华也是几经挫折。初中毕业,毛冬华考上大美院附中,但是阴错阳差竟然落榜。毛国伦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女儿并不气馁,坚韧而执着,她下定决心说,我自学一年,明年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冬冬背水一战,知道在济南路有个艺校星期天早、中、晚有三个学习班,她报了三个班去学习素描、色彩,每逢星期日,她不管酷暑和严冬,清晨长途跋涉地赶去艺校,晚上披星戴月地回到家里。经过一年的刻苦磨练,她果然在第二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大美院附中。她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她心爱的绘画生活中去。在附中学习阶段,一次老师安排学生到动物园写生,冬冬预先认真揣摩了程十发先生的动物写生作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首次动物写生,冬冬不仅超额完成数量,质量也佳,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这个鼓励,冬华画动物速写更加努力了,夏天不怕蚊叮虫咬,冬天把头和脸遮得严严实实,参观动物园的人们还以为她是男孩子呢。”
读大学时,毛冬华曾以纯粹的中国笔墨画了一幅《鹈鹕图》,但是有人觉得“不够新颖”,参加学院展览时被挂在一个不显眼的边角上。岂知程十发来参观时,火眼金睛,独独相中了静静安置在展厅一角的《鹈鹕图》,在画前盘桓了十多分钟,还开玩笑说“比我画得好。中国画还是要讲究骨法用笔”。这对毛冬华之后始终坚持中国画笔墨传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毛冬华、王红瑛 辰山植物园 220cm×500cm 2014